序號 | 編 號 | 項目名稱 | 主要完成人 | 提名者 |
1 | Z-101-2-01 | p進霍奇理論及其應用 | 劉若川(北京大學) | 張繼平 |
2 | Z-101-2-02 | 不可壓流體方程組的非線性內蘊結構 | 雷 震(復旦大學) 周 憶(復旦大學) | 張平文 張 平 黃飛敏 |
3 | Z-101-2-03 | 同余數問題與L-函數的算術 | 田 野(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) | 席南華 |
4 | Z-101-2-04 | 波動方程反問題的數學理論與計算方法 | 包 剛(浙江大學) | 江 松 |
5 | Z-102-2-01 | 基于超冷費米氣體的量子調控 | 張 靖(山西大學) 王鵬軍(山西大學) 黃良輝(山西大學) 孟增明(山西大學) | 山西省 |
6 | Z-102-2-02 | 基于量子信息技術研究量子物理基本問題 | 李傳鋒(中國科學技術大學) 許金時(中國科學技術大學) 黃運鋒(中國科學技術大學) 柳必恒(中國科學技術大學) 郭光燦(中國科學技術大學) | 中國科學院 |
7 | Z-102-2-03 | 基于高精度脈澤天體測量的銀河系旋臂結構研究 | 徐 燁(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青海觀測站) 鄭興武(南京大學) 張 波(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) 李晶晶(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青海觀測站) 吳元偉(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青海觀測站) | 青海省 |
8 | Z-103-2-01 | 活細胞化學反應工具的開發與應用 | 陳 鵬(北京大學) 趙 勁(南京大學) 昌增益(北京大學) 李 劼(北京大學) 林世賢(北京大學) | 教育部 |
9 | Z-103-2-02 | 碳鏈與金屬的螯合化學 | 夏海平(廈門大學) 張 弘(廈門大學) 朱 軍(廈門大學) 朱從青(廈門大學) 王銅道(廈門大學) | 福建省 |
10 | Z-103-2-03 | 熒光探針性能調控與生物成像應用基礎研究 | 張曉兵(湖南大學) 譚蔚泓(湖南大學) 趙子龍(湖南大學) 陳 卓(湖南大學) | 湖南省 |
11 | Z-103-2-04 | 手性金屬-有機多孔固體的設計構筑及性能研究 | 崔 勇(上海交通大學) 劉 燕(上海交通大學) 袁國贊(上海交通大學) 宣為民(上海交通大學) 劉泰峰(上海交通大學) | 教育部 |
12 | Z-103-2-05 | 單壁碳納米管的可控催化合成 | 李 彥(北京大學) 楊 烽(北京大學) 楊 娟(北京大學) 褚海斌(北京大學) 金 鐘(北京大學) | 高 松 任詠華 卜顯和 |
13 | Z-104-2-01 | 峨眉山大火成巖省與地幔柱研究 | 徐義剛(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) 何 斌(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) 王 焰(香港大學) 肖 龍(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) 鐘玉婷(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) | 廣東省 |
14 | Z-104-2-02 | 黃土高原生態系統過程與服務 | 傅伯杰(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) 陳利頂(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) 呂一河(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) 馮曉明(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) 王 帥(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) | 陳發虎 崔?鵬 于貴瑞 |
15 | Z-104-2-03 | 華南陸塊中生代陸內成礦作用 | 胡瑞忠(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) 毛景文(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) 蘇文超(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) 王岳軍(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) 袁順達(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) | 侯增謙 楊春和 周忠和 |
16 | Z-104-2-04 | 二萬年以來東亞古氣候變化與農耕文化發展 | 呂厚遠(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) 肖舉樂(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) 楊曉燕(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) 張健平(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) 吳乃琴(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) | 中國科學院 |
17 | Z-104-2-05 | 寒武紀特異保存化石與節肢動物早期演化 | 張喜光(云南大學) 侯先光(云南大學) 馬曉婭(云南大學) 叢培允(云南大學) 劉 煜(云南大學) | 云南省 |
18 | Z-105-2-01 | 水稻高產與氮肥高效利用協同調控的分子基礎 | 傅向東(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) 黃先忠(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) 王少奎(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) 劉 倩(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) | 李振聲 |
19 | Z-105-2-02 | 早期胚胎發育與體細胞重編程的表觀調控機制研究 | 高紹榮(同濟大學) 高亞威(同濟大學) 張 勇(同濟大學) 陳嘉瑜(同濟大學) 鞠振宇(杭州師范大學) | 季維智 裴?鋼 魏輔文 |
20 | Z-105-2-03 | 水稻馴化的分子機理研究 | 孫傳清(中國農業大學) 譚祿賓(中國農業大學) 朱作峰(中國農業大學) 謝道昕(清華大學) 付永彩(中國農業大學) | 劉耀光 武維華 陳溫福 |
21 | Z-105-2-04 | 成年哺乳動物雌性生殖干細胞的發現及其發育調控機制 | 吳 際(上海交通大學) 鄒 康(上海交通大學) 孫 斐(中國科學技術大學) 趙小東(上海交通大學) 劉以訓(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) | 上海市 |
22 | Z-106-2-01 | 造血干細胞調控機制與再生策略 | 程 濤(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) 劉 兵(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) 王前飛(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) 竺曉凡(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) 程 輝(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) | 周?琪 陳賽娟 裴端卿 |
23 | Z-106-2-02 | 麻風危害發生的免疫遺傳學機制 | 張福仁(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皮膚病醫院) 張學軍(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) 劉 紅(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皮膚病醫院) 王真真(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皮膚病醫院) 孫勇虎(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皮膚病醫院) | 沈?巖 張?學 沈洪兵 |
24 | Z-106-2-03 |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及相關肝癌自然史、發病機制、診斷和防治研究 | 于 君(香港中文大學) 黃煒燊(香港中文大學) 陳力元(香港中文大學) 張 翔(香港中文大學) 沈祖堯(香港中文大學) | 香港特別行政區 |
25 | Z-106-2-04 | 新型納米載藥系統克服腫瘤化療耐藥的應用基礎研究 | 李亞平(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) 于海軍(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) 尹 琦(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) 張志文(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) 張鵬程(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) | 中國科學院 |
26 | Z-107-2-01 | 面向多義性對象的新型機器學習理論與方法 | 周志華(南京大學) 耿 新(東南大學) 高 尉(南京大學) 張道強(南京大學) 王 魏(南京大學) | 教育部 |
27 | Z-107-2-02 | 真實感圖形的實時計算理論與方法 | 周 昆(浙江大學) 邵天甲(清華大學) 潘志庚(杭州師范大學) 彭群生(浙江大學) 石教英(浙江大學) | 浙江省 |
28 | Z-107-2-03 | 面向多租戶資源競爭的云計算基礎理論與核心方法 | 金 海(華中科技大學) 吳 松(華中科技大學) 劉海坤(華中科技大學) 劉方明(華中科技大學) 廖小飛(華中科技大學) | 教育部 |
29 | Z-107-2-04 | 非線性切換系統的分析與控制 | 孫希明(大連理工大學) 趙 軍(東北大學) 王 偉(大連理工大學) 馬瑞誠(東北大學) | 黃?捷 柴天佑 何?友 |
30 | Z-107-2-05 | 特種光電器件的超快激光微納制備基礎研究 | 孫洪波(吉林大學) 陳岐岱(吉林大學) 張永來(吉林大學) 王海宇(吉林大學) 夏 虹(吉林大學) | 教育部 |
31 | Z-107-2-06 | 深度學習處理器體系結構新范式 | 陳云霽(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) 陳天石(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) 杜子東(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) 孫凝暉(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) 郭 崎(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) | 中國科學院 |
32 | Z-107-2-07 | 視覺運動模式學習與理解的理論與方法 | 胡衛明(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) 劉成林(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) 李 兵(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) 張笑欽(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) 王 恒(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) | 陳熙霖 鄧中翰 高新波 |
33 | Z-107-2-08 | 分布式動態系統的自學習優化協同控制理論與方法 | 張化光(東北大學) 羅艷紅(東北大學) 孫秋野(東北大學) 劉振偉(東北大學) 王占山(東北大學) | 教育部 |
34 | Z-108-2-01 | 面心立方材料彈塑性力學行為及原子層次機理研究 | 韓曉東(北京工業大學) 張 澤(浙江大學) 王立華(北京工業大學) 張躍飛(北京工業大學) 鄭 坤(北京工業大學) | 北京市 |
35 | Z-108-2-02 | 光催化材料的能帶與微觀結構調控 | 劉 崗(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) 成會明(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) 楊勇強(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) 牛 萍(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) 康宇陽(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) | 中國科學院 |
36 | Z-108-2-03 | 限域反應構建晶態能量轉換材料及調控機制 | 李春忠(華東理工大學) 江 浩(華東理工大學) 楊化桂(華東理工大學) 朱以華(華東理工大學) 沈建華(華東理工大學) | 上海市 |
37 | Z-108-2-04 | 基于結構基元的新電磁材料和新效應的發現 | 陳小龍(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) 郭建剛(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) 王 剛(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) 錢 天(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) 金士鋒(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) | 吳以成 陳仙輝 陳延峰 |
38 | Z-108-2-05 | 秉承自然生物精細構型的遺態材料 | 張 荻(上海交通大學) 范同祥(上海交通大學) 顧佳?。ㄉ虾=煌ù髮W) 周 涵(上海交通大學) 張 旺(上海交通大學) | 上海市 |
39 | Z-109-2-01 | 河流動力學及江河工程泥沙調控新機制 | 方紅衛(清華大學) 何國建(清華大學) 王光謙(清華大學) 吳保生(清華大學) 黃 磊(清華大學) | 教育部 |
40 | Z-109-2-02 | 狀態相關非飽和土本構關系及應用 | 吳宏偉(香港科技大學) 李焯芬(香港大學) 戴福初(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) 趙仲輝(香港科技大學) 周 超(香港科技大學) | 香港特別行政區 |
41 | Z-109-2-03 | 內燃機復合循環理論與方法 | 舒歌群(天津大學) 田 華(天津大學) 衛海橋(天津大學) 梁興雨(天津大學) | 金東寒 樊建人 齊?飛 |
42 | Z-109-2-04 | 耗散最小化多場協同對流傳熱強化理論和方法 | 劉 偉(華中科技大學) 劉志春(華中科技大學) 明廷臻(華中科技大學) 張曉嶼(華中科技大學) 郭 劍(華中科技大學) | 姜培學 陳學東 王如竹 |
43 | Z-110-2-01 | 考慮非均勻結構效應的金屬材料剪切帶 | 戴蘭宏(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) 白以龍(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) 蔣敏強(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) 劉龍飛(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) 陳 艷(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) | 張統一 汪衛華 趙亞溥 |
44 | Z-110-2-02 | 具有界面效應的復合材料細觀力學研究 | 段慧玲(北京大學) 王建祥(北京大學) 黃筑平(北京大學) | 教育部 |